“繡花”式手術讓宮頸癌女性圓母親夢, 醫生提醒定期體檢很重要
“一旦查出宮頸癌,如果做手術或放療,就完全意味著生育能力的喪失。”基于這樣的認識,很多年輕、未生育的宮頸癌患者都會陷入陰霾,失去對生活的希望。
近日,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為一名外地患者進行了腹腔鏡下廣泛子宮頸切除術,不但為患者祛除病灶,還為其保留了生育功能,圓宮頸癌患者母親夢。
意外得知“宮頸癌”病情,未育家庭陷入絕望
28歲的許女士來自外省,因公務前往珠海出差,也趁此機會見見在珠海工作的丈夫。碰面后,許女士與丈夫說起自己最近月經不調的苦惱,兩人便抽出時間來到醫院婦科就診。夫妻倆本以為只是簡單檢查,卻沒想到檢查結果出來,許女士竟患了子宮頸癌。
許女士和丈夫結婚已有五年,但兩人均忙于工作,一直沒有生小孩。尋訪了多家醫院后,醫生都建議采用保險療法,即子宮切除術,但這意味著她再也無法懷孕。正當許女士一家不知怎么辦時,她找到了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婦科主任王慶一。王慶一經過詳細檢查后,為許女士實行了保留子宮和生育功能的“腹腔鏡下廣泛子宮頸切除術和盆腔淋巴結清掃術”。目前,許女士恢復良好,擇日便可出院。“患者只要定期復查,身體狀況穩定,備孕沒有問題。”王主任說。
打破傳統改良手術,宮頸癌患者照樣可以生兒育女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是我國重點防治的九大癌癥之一,它發生在女性子宮頸部位,既影響健康,又威脅生命。近年來,子宮頸癌的發病呈年輕化趨勢。
王慶一介紹,傳統的宮頸癌手術都是一刀切,將子宮、子宮周圍的和輸卵管等組織全部切除,只有部分患者可以保留卵巢。這雖然可以減少癌癥復發的幾率,但同時也讓患者失去了生育能力,一些盼子心切的患者甚至因此放棄治療。
“每當看到一些年輕的宮頸癌患者不能生育,遺憾終生,我總覺得我應該為她們多做點什么。”依據國際和國內的前沿理念與技術,王慶一在10年前便率先在珠海市開展保留生育功能的子宮頸癌手術,目前,已為20多例罹患宮頸癌的年輕女性帶來了希望,有的已經成功為人母。
并非所有宮頸癌患者都適宜,還需滿足3個條件
不過,并不是所有的宮頸癌患者都適宜這種手術。王慶一強調,腹腔鏡下保留生育功能子宮頸癌手術要嚴格掌握三個指征:一要看患者的生育意愿,即患者具有強烈的生育要求;二要看疾病的分期。一般來說,病灶小于2公分的一期宮頸癌患者可以考慮保留生育;三要看腫瘤的性質。需排除一些特殊類型宮頸癌,如“腺癌”、“小細胞癌”等,才能盡可能避免復發、轉移,確保病人安全。
這一手術對患者來說帶來了巨大好處,對醫生來說卻是極大的挑戰。“宮頸上端連著子宮,下端連著陰道,宮頸癌就發生在這里。手術要求把腫瘤切除后,將子宮體和陰道對接,在過去是無法想象的。”王慶一說,血管相互交織,結構復雜,手術不能損傷子宮的血管和周圍的輸尿管,整個過程如“女紅繡花”,不能有絲毫馬虎。
專家提醒:HPV疫苗并非一勞永逸,定期體檢很重要
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定期做檢查,對宮頸癌等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有著重要作用。王慶一呼吁,宮頸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確的癌癥,是可以早期發現并預防的癌癥,也是可望被徹底消滅的癌癥,廣大女性應重視該疾病的早期篩查,做好定期體檢,有效降低該疾病的發病率。
“有些女性認為打了HPV疫苗就能一勞永逸,這樣的觀點是錯誤的。”王慶一強調,HPV疫苗能有效預防70%左右的宮頸癌發生,卻不是100%。即使注射了HPV疫苗,仍需要堅持定期檢查,疫苗只是一種防治工具,不能代替宮頸癌篩查。
專 家 介 紹
王慶一 科主任 主任醫師
1989年考入中山醫科大學婦產科專業研究生,期間在中山醫一附院學習婦科腔鏡技術3年。93年在珠海率先開展婦科腔鏡手術,緊跟國內和國際潮流,不斷提高腔鏡手術技術,95年在國內首先開展了腹腔鏡下筋膜內子宮切除,2001年用單極設備在國內較早開展了腹腔鏡下廣泛子宮切除術。25年刻苦鉆研宮腹腔鏡技術,先后開展腹腔鏡下盆腔和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清掃、保留自主神經的廣泛子宮切除手術,為保留宮頸癌患者的生育能力開展了保留子宮的廣泛宮頸切除。
開展的腹腔鏡下輸卵管吻合、子宮和陰道懸吊、在孕或孕前宮頸環扎手術、各種保留子宮的手術、保留卵巢功能的子宮切除手術等等,使我市的腔鏡技術始終位于國內先進技術的前列。目前堅持臨床一線,培養新人,把握腔鏡手術的發展方向,相繼開展了單孔腹腔鏡手術,繼續探索腹腔鏡自然腔道手術,使我市的腔鏡手術技術得到進一步提高,為患者提供更多優質的服務!
門診時間:每周二下午(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門診3樓)
賬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