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醫學會姚志彬會長來我院做學術指導
作者:楊筱蓉
7月19日下午的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學術大廳如三伏天的氣候熱情似火,書香四溢,廣東省醫學會會長、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原省衛生廳廳長姚志彬博導來我院做《讓人文照亮醫學》(姚志彬編著)的學術講座。學術大廳會場座無虛席,吸引了來自全院各科室350多名醫護人員參加了學術盛宴,珠海市醫學會會長、市公立醫院管理中心梅文華主任出席了我院的學術活動,劉志龍院長主持學術會議。
姚志彬教授指出,人文即人的精神文化,也即人性與教養,包括知識、文化、道德、信仰、文學、藝術等人類精神活動的內容。從醫學誕生之日始,人文精神便相伴而生。縱使當今醫療技術高速發展,也無法否認醫學人文的存在價值。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醫學科學和診療技術突飛猛進,一些醫務人員只重視知識和技術的學習,忽視人文素質的提升;臨床分科逐漸細化,醫生的專科化技術程度愈來愈高,在技術和人文的取舍上往往顧此失彼;過早文理分科,使得醫生在人文知識和興趣的培養方面形成缺陷;以及市場對醫療活動的介入等,諸多因素致使醫學人文精神逐步褪色甚至缺失。
姚志彬教授的學術講座從醫學與人文的關系、醫學的現實圖景及困境、走出現代醫學困境的途徑、如何提升文化知識、培養博物情懷和自然山水情感、藝術修養和文化品位以及信仰與追求等,講述了醫學名家名士因人文而名噪的故事,視角獨特、主題鮮明,運用綜合典型案例分析,從理論、歷史和現實,技術、藝術和宗教等多各維度,剖析了醫學與人文的關系,系統地指出弘揚醫學人文精神的方法和途徑,為醫護人員修身立德、仁心仁術指點迷津,呼吁醫護人員重拾人文。
姚志彬教授強調,醫生職業是一切職業中最美好、最崇高的事業。無論醫學如何進步,人道、人性的光茫永遠是醫學救助的價值返依。為了走出技術至上,人文失落的發展困境,必須重塑醫學人文精神,將醫學人文精神貫徹在臨床醫療的各個環節,貫穿于醫生的言行舉止和醫生的醫療行為之中。提醒醫生,不僅要提高醫術,更要追求醫德,要讓自己的心靈變得高貴,因為只有高貴的心靈,才配得上他們所從事的高貴職業。
學術講座后的提問環節,姚志彬教授的中大校友學弟、學妹醫務科長孟丹及婦科王慶一主任就人才引進、學科建設及國自然科課題等話題與學長姚教授進行了互動,姚教授精彩的答疑解惑,博得了陣陣掌聲。
隨后姚志彬教授簽名贈書的環節場面火爆,醫護人員追星般地希望得到學術大咖姚志彬教授最近編著出版的《讓人文照亮醫學》簽名贈書,學術講座大廳充滿了歡聲笑語,如七月流火,熱情四溢,姚志彬教授很高醫學造詣及文學底蘊精彩的傳道授業解惑學術盛宴,博得了滿堂彩。
劉志龍院長最后指出,姚志彬教授給醫學人文把脈,呼吁重塑人文精神,醫生責無旁貸,一個優秀的醫者不僅僅需要具備扎實的醫學知識、精湛的醫療技術,還更應該有豐富的醫學人文情懷,通過姚志彬教授的開方調理,我們一定要更好地讓人文照亮醫學,以病人為中心,為患者提供具有人文精神的優質醫療服務。
學術講座結束后,珠海市醫學會長、市公立醫院管理中心梅文華主任及院長劉志龍等院領導陪同姚志彬會長參觀了醫院。
姚志彬專家介紹:
姚志彬,1953年8月生,安徽安慶人,1979年畢業于安徽醫科大學,1987年獲中山醫科大學博士學位,1994年至1995年美國田納西大學訪問學者。現任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廣東省醫學會會長,主要研究腦衰老和老年性癡呆,神經與免疫系統相互作用。曾任中山醫科大學解剖系主任、腦研究室主任、研究生處處長、中山市副市長、廣東省衛生廳廳長、全國政協常委,廣東省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廣東省委會主委等職。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二百余篇,主編《腦研究前沿》《醫用解剖學》等著作5部,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6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出版《春暖杏林——醫風名言錄》、《黃梅雨》、《多雪的春天》及就近出版的《讓人文照亮醫學》。
賬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