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老人患了“老年癡呆癥”?原來是“腦積水”惹的禍
通訊員:魏敬羽 鐘碧嘉
2013年
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2.02億
老齡化水平達到14.8%
中國正快速步入老齡化社會
說到老人總有個代名詞叫“老糊涂”
當家里的老人變得沉默
步履蹣跚
記憶力越來越差
甚至大小便失禁
人們容易認為這是人老的正常現象
或者簡單地認為這是不可逆的老年癡呆
但其實
有一種老年癡呆≠阿爾茨海默
而是正常顱壓腦積水引發的病癥
通過手術便可以治療
下面
一起跟著小編看看馬大爺的故事
愛下象棋、愛散步的市民馬大爺72歲,近半年來變得不愛說話,記憶越來越差,步履蹣跚經常跌倒,還常尿褲子。家人奔波求診,都被告知老人患有“腦萎縮”“老年癡呆癥”。
老人來到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神經外科求醫,接診的汪永強主任對老人家進行體格檢查、查看患者既往多次CT檢查資料、復查頭顱MRI后,發現馬大爺患的是特發性正常顱壓腦積水。2日,汪主任為馬大爺成功施行了“側腦室腹腔分流術”。術后第3天,馬大爺的行動能力、認知功能恢復不少,能與家人迅速簡單對話,尿急等癥狀明顯緩解,也能下床走動。
(網絡配圖)
“其實,人腦和其他器官一樣,隨著年齡增長會出現生理性老化,可能發生輕度腦萎縮改變。值得注意的是,老年癡呆癥的發病機制是多方面的,腦萎縮不是唯一依據。” 汪主任說。
汪主任介紹,據相關研究,特發性正常壓力腦積水的病理生理機制尚不完全明確,一個主要理論是顱內靜脈系統順應性降低,表現為腦脊液搏動性減弱和蛛網膜顆粒功能受損,影響腦脊液的流動和吸收。“由于腦脊液吸收減少,腦室擴大,相應腦室旁白質間質水腫,腦血流減少,代謝障礙而產生臨床癥狀。”60歲以上人群可能患病率約為1.1%。
那么,腦積水和老年癡呆癥如何區分?汪主任表示,老年癡呆癥是一種漸進性的神經退行性的疾病,多在數年后才充分出現其各種癥狀。“正常壓力性腦積水的起病則相對較快,病程一般數月至半年,早起就逐漸出現步態障礙和尿失禁。所以,較早期是否出現步態障礙和尿失禁,是區別這兩個疾病的關鍵點。”汪主任提醒道。
汪主任表示,當家中老人出現“智力障礙、步態障礙、尿失禁”等特點時,不要拖延,帶老人到正規醫院檢查就診,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賬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