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完成100例斷指(肢)再植 100%成功
珠海市第二人民醫院斷指再植手術成活率創新高
12月28日,在市第二人民醫院住院部,老王向記者展示已長出嫩皮的手指,動了動,以行動告訴記者:他原本被電鋸鋸斷的手指,經醫院再植,已順利成活。據悉:老王是該院4年來完成的第100例斷指(肢)再植手術患者,目前,100例全部成功,成功率100%。這也標志著該院的顯微外科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12月15日,在某企業工作的老王在操作電鋸的時候不小心,將自己的中指鋸斷。工友連忙將老王送到醫院。市第二人民醫院骨一科喜占榮醫生檢查后發現,老王的中指關節離斷,僅殘留少部分軟組織相連,骨與肌腱均斷裂,創面不齊,流血不止,必須立即進行手術。
喜醫師在顯微鏡下,把細如發絲的血管、神經一根根找出來,固定指骨,然后按肌腱、血管、神經的順序一根根進行吻合。三個小時后,手術順利完成。經過醫務人員的精心護理,老王逐漸恢復了健康。據醫生介紹,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康復訓練,老王就能出院了,其手指功能大部分恢復,日常生活不會受到影響。
據介紹:市第二人民醫院自2007年10月開展第1例顯微外科斷指再植至今,已開展此類手術100例,100例手術全部取得成功。患者中,年齡最大的68歲,最小的僅1歲。談到這100例手術,喜醫生如數家珍。
2010年6月,1名1歲多的小孩在玩耍時,食指被鐵門壓斷。喜醫生說:“這個手術難度特別特別大。”患兒手指只有筷子般粗細,特別嫩,又是末端離斷,血管、神經又特別細,血管壁直徑僅為0.15毫米。“像泡在水中的衛生紙一樣,很嬌嫩,很脆,一碰就是一個‘洞’。”不過,經過2個小時的“精雕細琢”,手術取得成功。經過1年半的跟蹤,目前患兒手指功能不受絲毫影響,外表也幾乎看不出什么痕跡。
手術時間最長的是連續22小時的一場手術。如果說摔碎的杯子拼接還原幾乎不可能,那么把一只被幾噸重沖擊力壓成“肉餅”的手還原更不可能了。然而,就是這樣的不可能,經過該院2個手術團隊輪番上陣、22小時的手術搶救變成了可能——通過移植12條血管、4條神經,成功為1名20歲的外來工“再造”手掌。
該院也曾通過一次手術為患者再植5個手指,且全部成活。曾有一次,拱北發生一起惡性傷人事件。1人被砍斷手腕,患者被送入市第二人民醫院。由于當時現場混亂,砍下的手一時沒有找到。3個多小時后,警察將斷掌送來醫院。喜醫生和他的團隊克服困難,成功將其再植。
據業內人士介紹:“斷指再植需要縫合血管和神經,整個手術在顯微鏡下完成,這需要醫生有高度的責任心,頑強的毅力和精湛的技術,不容絲毫的懈怠和粗心。”一般斷指(肢)再植成功率為90%,市二院100例斷指再植手術的100%成功,標志著該院的顯微外科技術上了新臺階。
斷指(趾)再植是一項復雜精細的手術,術后觀察和護理也是極其重要的環節。市二院骨一科在術后傷口護理具有較大的優勢,尤其在皮膚的護理和移植上有豐富的經驗,為患者的肢體功能康復提供了更堅實的保障。 (劉 星)
提醒:正確保存斷指,是再植成功的基礎和前提。
正確保存斷指,是再植成功的基礎和前提。但外傷現場往往難以得到醫務人員的正確指導,搶救人員驚慌失措,往往延誤最佳的治療時機。喜醫生提示:一旦發生事故,應該妥善處理斷指。有時手指未完全斷離,仍有一點皮膚或組織相連,其中可能有細小血管,足以提供營養,避免手指壞死,務必小心在意,妥善包扎保護,防止血管受到扭曲或拉伸。
斷指殘端如有出血,在指根部用軟紗布包裹,再用寬軟皮帶,皮筋等扎緊進行止血,或直接壓迫創面進行止血,但扎了止血帶一定要1小時松開10-20分鐘,有條件可將斷指先用無菌敷料或相對干凈的布巾等代用品包裹,外面用塑料薄膜密封,斷指不可直接與冰塊或冰水接觸,也不可在液體中存放。此后置于合適的容器,周圍放上冰塊(也可用冰棍、雪糕代替),和病人一同轉送附近有再植條件的醫院。
賬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