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并非“自助餐” 用藥切勿DIY
醫院專家提醒:用藥不當,藥品反成“毒品”
隨著藥店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在碰到頭疼腦熱等小病或一些慢性病時,常自行去藥店買藥。面對這種用藥“DIY”的趨勢,市第二人民醫院專家提醒:藥品有一定的副作用和適應癥,吃錯藥或者違反用藥禁忌,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記者還了解到:現在部分人把藥品當“自助餐”,這種習慣常常不自覺帶到了醫院。市二醫院醫生反映:現在不少患者在看病時,就像進了“自助餐館”,喜歡自己“點菜”:“醫生,我不想吃藥,能不能給我打兩針?”“給我開盒**藥”……這給醫生造成了困擾,也不利于用藥安全。
由于患者缺乏基本的醫藥常識,隨意用藥帶來了安全隱患。市二醫院常接到一些因隨意用藥而導致病情加重或藥物中毒的病例:如:一位高血壓患者從藥店買來安替洛爾服用,血壓雖降下來了,可出現了乏力、頭暈眼花,到醫院一查,脈搏只有50次/分左右。原來這位老人以往心率就慢,而安替洛爾有使心率減慢的作用。不少人錯誤地認為抗生素等同于消炎藥,誤以為抗生素可以治療一切炎癥。其實,濫用抗生素,會使腸道內某些合成維生素B和維生素E的正常菌株受到影響,甚至導致雙重感染。此外,不少患者吃藥憑經驗;一些人吃藥看廣告而不聽從醫生指導;在自我用藥時,只注重藥物療效,忽視治療周期;對更深層次的如耐藥性、藥物停藥反跳等認識不足;在用藥習慣上,部分人為了增強療效而自行加大劑量;還有人用茶水、牛奶等飲料服送藥片等。
面對種種不良現象,市第二人民醫院藥劑專家招艷指出:是藥三分毒,藥品的使用和搭配是一門科學,絕不是三天兩頭就能學會的,隨意吃藥危害很多。藥店沒有配備醫生,不提供準確惡診斷和合理的治療方案。以感冒為例:風寒感冒的患者,吃牛黃解毒片,會越吃越嚴重;很多人患感冒后喜歡馬上吃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頭孢克洛等。而實際上抗生素僅適用于由細菌引起的炎癥,而對于由病毒引起的炎癥,如病毒性感冒或哮喘病人的變態反應性炎癥則沒有效果。此外,如糖尿病,部分患者對自己的病情和用藥量較清楚,但胰島素針劑對血糖的調控能力很強,需要內分泌專科醫生根據病人病情變化,指導用藥等。目前,在醫院,醫生、藥劑師等會根據患者的癥狀對其用品的藥理藥性、配伍禁忌等再三把關,確保用藥安全。所以,她呼吁,市民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求醫問藥,千萬別把藥品當“自助餐”,確保用藥安全。
(文 刀)
賬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