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特區報》專訪我院腎內科彭蔚芳主任
《珠海特區報》專訪我院腎內科彭蔚芳主任
據新的全國流行病學調查,我國腎臟疾病的患病率在10%左右,患病人群龐大,年輕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腎病的高發,除了平時不注意體檢之外,壓力大、環境污染、濫用藥和飲食安全問題也是很大的誘因。
雖然“尿毒癥”這個詞的“知名度”很高,但腎臟疾病卻不被人們熟知和重視。市第二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血液透析中心主任彭蔚芳告訴記者,由于腎臟疾病具有隱匿性,等到有癥狀時,可能已經到達尿毒癥階段了,只能透析或等待腎臟移植,非常可惜。
據悉,市二院腎內科門診患者逐年增加,透析患者更是在3年內翻了一番,目前已達近200人。此外,腎臟病年輕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在該院接診的患者中,最年輕的透析患者僅22歲。而據新的全國流行病學調查,我國腎臟疾病的患病率在10%左右,患病人群龐大。
彭蔚芳說,腎病的高發,除了平時不注意體檢之外,壓力大、環境污染、濫用藥和飲食安全問題也是很大的誘因。
“及早發現非常重要。”
彭蔚芳告訴記者,根據多年臨床經驗,當如下癥狀出現時,要引起重視。
浮腫。當您發覺自己眼角的皺紋變淺或消失時,別光顧著高興,或歸咎于昨晚沒睡好,因為無論是何種類型的腎臟疾病,浮腫都是最常見的臨床癥狀。
尿液泡沫增多或顏色改變。小便泡沫多,長久不消,此為尿中蛋白漏出增多所致,容易被人忽視,重視觀察尿液的細微改變有助于早期發現腎臟病變。尿呈濃茶色、洗肉水樣、醬油色等,均提示存在血尿。幾次簡單的尿常規及尿沉渣分析就能明確是否存在腎臟損害。
尿量及次數改變。尿量減少是急性腎損傷的常見癥狀,而慢性腎臟病的后期也會出現。在不改變生活飲食規律情況下,成人尿量明顯減少則是嚴重腎小球疾病或腎小管疾病的表現,而夜尿增多則是腎小管濃縮稀釋功能障礙所致,急性或慢性腎小管間質受損均可產生此癥狀,最常見于高血壓腎損害。
血壓增高。也許您會想,高血壓不是心血管疾病嗎,怎么會和腎臟扯上關系呢?實際上,繼發性高血壓的病因很多,腎性高血壓就是其中之一。如果您出現頭暈頭痛,胸悶心悸,視物模糊等,千萬別忘記驗一下小便和腎功能,很多腎臟病病人就是這樣發現自己的腎病的。
腎穿刺“一舉兩得”
雖然腎臟病的診斷比較容易,常規尿檢、B超檢查、血液化驗即可確診,但彭蔚芳告訴記者,要明確病因,還得進行腎活檢病理檢查,同時,這種病理檢查還可能發現極其隱匿的實體腫瘤和血液系統腫瘤病人。
據彭蔚芳介紹,曾經有一位姓李的患者,浮腫、蛋白尿,外院以腎病綜合征給予激素治療約半年,病情無好轉。到市二院就診,腎活檢后,醫生高度懷疑其小腸腫瘤,做小腸鏡檢查,病理證實為小腸間質瘤,予外科手術腫瘤切除,術后恢復良好,至今未發現新發病灶,且尿蛋白轉陰,尿檢恢復正常。這完全歸功于腎活檢早期發現。
腎穿刺名字有些嚇人,部分患者會產生恐懼心理,彭蔚芳說,其實,此項技術開展較為普遍,已經成為腎科常規檢查手段之一。
尿毒癥不是絕癥
如果能夠早發現,并持續治療,可以有效防止腎衰竭。彭蔚芳說,即使已經得了尿毒癥,也不必心理負擔過重,因為尿毒癥并非絕癥。
目前,治療尿毒癥有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腎移植三種治療手段,由于目前國內腎源非常緊缺,尿毒癥患者大多只能通過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來治療。彭蔚芳說,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目前尿毒癥患者只要堅持透析,不僅能控制病情,而且能保證生活的質量,甚至可以堅持工作。
據悉,在市二院的近200名透析患者中,透析時間最長的已經有18年,年齡62歲;有6成患者仍然堅持工作。就在最近,還有一位患者剛生下孩子。一位患者告訴記者:“得了這個病之后,開始以為是絕癥,后來在醫生的勸說下開始接受治療,現在8年過去了,自己仍然活著,也在工作,對生活也逐漸恢復了信心”。
在預防方面,彭蔚芳提醒那些經常自行到藥店買藥吃的市民:“常有亂吃藥導致腎損傷的病人,最常見的是亂吃鎮痛藥”,非甾體類消炎藥如消炎痛、布洛芬等,這類藥如果長期大量服用會引起腎間質損傷、腎小管萎縮,最后還可能會發展為慢性腎功能不全。無論如何,藥物中含有多種物質,吃多了,腎臟無法代謝,就會損傷腎臟。所以服藥前應咨詢醫生,千萬不要自行亂用藥。
相關鏈接:《珠海特區報》
賬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