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完了孩子們走了 “空巢”老人的心也空了
市第二人民醫院心理專家提醒:警惕空巢老人“節后抑郁癥”
古人說:“相見時難別亦難。”這句話用在“空巢”老人的身上也是真實的寫照——春節期間與子女團聚,年過完了,兒女晚輩離開了,空巢老人又回到獨守“空巢”的狀態,容易產生失落感。市第二人民醫院心理專家提醒:節后是“空巢”老人心理問題高發期,特別易出現“抑郁癥”,子女要注意給“空巢”老人更多關愛。
家住拱北的張伯跟老伴一起生活,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老兩口最盼望的事情就是子女回家團聚。春節期間,孩子們回到身邊過年,讓他們十分高興。假期轉眼結束,張伯跟老伴嘴上不說,心里卻滿是失落。自從孩子們走后,老兩口整天看著孩子的照片發呆。不久,張伯感到胸悶難受,以為是心臟病發了,趕到市第二人民醫院看病,醫生檢查后告訴他心臟沒有問題,分析多為心理因素,叮囑他去看心理醫生。
無獨有偶,65歲的王女士是個單親家庭,孩子在上海工作。春節是一家人團聚的歡樂時光,其樂融融。隨著假期的結束,兒子不得不回到上海繼續工作。王女士則一如往常堅強,囑咐兒子多注意身體,別太勞累,所有的不舍都放在心里。但沒過幾天,她就出現失眠、頭暈、食欲下降等癥狀。
“空巢老人因為空閑與孤獨加速心理衰老,無處傾訴使內心苦悶,從而成為抑郁癥的多發地帶。”市第二人民醫院心理科副主任石興超說,節后一段時間“空巢”老人易出現心理不適。因為過節期間老人處于愉快和亢奮之中,而節后重回“空巢”狀態,巨大反差使心理上產生嚴重失落感,易導致抑郁癥發生,表現情緒低落、健忘、無力感及周身乏力,沒精打采,食欲下降、耳鳴目眩,胸悶憋氣等癥狀。研究表明,老年人中有85%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空巢老人尤為嚴重。27%的老人有明顯的焦慮、憂郁等心理障礙。
他提醒:家人應給予他們更多關愛,多打打電話,多問候,常回家看看。同時,他建議空巢老人節后應多參加戶外活動和交往,走出相對封閉的生活空間,提高自身適應和心理承受能力。培養興趣愛好,多參加集體活動,讓生活變得充實。如果每天參加扭秧歌、集體舞蹈等活動,可以從中感受到生活的樂趣,也容易轉移“注意力”,心情變得開朗。即使出現“節后抑郁癥”,一般半個月內就可自行緩解,特別嚴重者則需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同時他呼吁:全社會也應行動起來,多建立一些助老服務機構、經常開展一些文化活動,特別是一些志愿者多為他們送上關懷,幫他們安度晚年。 (文 刀)
相關報道鏈接:新華網、《廣州日報》、《珠海特區報》、《珠江晚報》、搜狐、珠海視窗
賬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